蜀绣的特点是什么

蜀绣又名“川绣”。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。历史悠久。据晋代常璩《华阳国志》载,当时蜀中刺绣已很闻名,同蜀锦齐名,都被誉为蜀中之宝。清代道光时期,蜀绣已形成专业生产,成都市内发展有很多绣花铺,既绣又卖。

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。题材内容有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虫鱼等。针法经初步整理,有套针、晕针、斜滚针、旋流针、参针、棚参针、编织针等100多种。品种有被面、枕套、绣衣、鞋面等日用品和台

屏、挂屏等欣赏品。以绣制龙凤软缎被面和传统产品《芙蓉鲤鱼》*为*。

蜀绣的特点

形象生动,色彩鲜艳,富有立体感,短针细密,针脚平齐,片线光亮,变化丰富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1982年,蜀绣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。

蜀绣的特点是什么

蜀绣针法及代表作

1、晕针

是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,全三针是长短不等的三针,二二针是两长两短的针,二三针是两长三短的针。各种针脚都密接相挨着,每排的长短不等,但针脚相连,交错形成水波纹。一般来说,全三针适用于倾斜运针的绣面,向左倾斜的先由短针到长针,向右倾斜的先由长针到短针。二二针适用于小面积部位。二三针的运用比较广,一般正面或稍倾斜的绣面都适合运用这种针法。

2、掺针

每一层的针脚都一样长,针与针之间紧密靠着,另一层接在头一层的针脚上,运针从内向外。

3、柘木针

是有规律的长短针,每层的色不同,头一层是长短的密针,长的柘木在短针内,第二层柘木在长的内,第二层以下是稀针盖在*层上,第三层的针脚应搭在*层的线上。

4、车凝针

是长短不齐的乱针脚,一针接一针先外绣,每针相接处不盖头,运针时由内向外或由两侧向中间掺拢。

5、贯针

是长短不齐的针脚,是在已经绣的绣面上表现其色彩的浓淡及调和,一般是两针间贯一针,三针贯两针,这种针法适用于绣甲的*、碟翅的隐纹。

6、闩针

是一种短针脚,一般用于绣好的绣面上是为了体现色彩调和,根据绣物的具体需要用二二针或二三针闩,一般只用两色。深色闩浅色,浅色闩深色。此种针法适合绣山水和孔雀羽毛等。

7、插针

类似晕针的乱针脚,头一道长短直针,二道长短针插到头一道的针脚内,针脚根据绣物的面积大小进行增减,一般用来绣雀鸟走兽的羽毛。

8、撒针

用于绣物上添色或调和色彩,运用一种稀疏不规则的针脚撒上去,隐约显现一种色彩。适合绣金鱼的尾尖、雀鸟尾子和脊椎花纹等。

9、滚针

是长短针,一针靠一针的滚,在滚得不露针脚的叶藏滚,滚的稀疏现针脚的叫亮滚。适用于蜀葵,芙蓉花的叶脉,以及树藤、松针、烟云,人物衣褶等。

10、扣针

蜀绣基本针法之一。针脚齐整,针与针间紧密靠着。一层一个色,层与层间分界有一绊线,头一层须盖上次层的外线,在头一层针脚上搭头。运针时是倒起运,由内到外。

11、藏针

是长短直线针,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,后一针须盖上一针脚,逐渐靠紧,针脚交错做到伏贴平整,适宜绣人物头面,能体现肌肉纹理。

12、飞针

是长短不一的乱针脚。在运针上有的两针相逗,有的用柘木适用于浸色上的补充绣法,而掩藏原针层的埂子。

13、梭针

是长短不齐,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,而上一行一行稀疏的虚针脚。如用于绣山水的石岩等。

14、虚针

是长短不齐,一上一下细密不均的直线针法。一般用纵横参差的短针,如绣山水,着墨处用密针,不着墨处用于虚针。

15、绩针

是一针靠一针的直线针脚。一般用于铺地,用长短的细针在绣面上绣花纹,如凤尾上的花纹等。

蜀绣针法及代表作

蜀绣和苏绣的区别

蜀绣和苏绣是有所差异的,首先在针法上面,蜀绣的主要是以晕车、拧针、铺针等针法,大大小小的有一百多种针法,而苏绣的针法主要是由套针为主,还有乱针、齐针、反抢、水纹针等等共有四十多种针法,在丝线上面的运用,蜀绣粗细线都会用到,有高光和亚光丝线,多倾向于亚光丝线,而苏绣主要使用细线,多用于高光线。在作品的分类上,蜀绣多为一些花鸟鱼虫,还有一些走兽类,多为展示品。苏绣品种主要分为两大类,一个是欣赏作品,另一个就是日常用品,比如旗袍,披肩等。

蜀绣和苏绣的区别